谭勋携新作参加“缝合”第四届今日文献展


微信图片_20191213220327.jpg

展览海报


    2019年12月12日,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A Stitch in Time)在今日美术馆如期开幕。策展人黄笃与乔纳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联合策展,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37位艺术家参展。展览主题是基于全球最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复杂变化的现实而提出的。这些世界景观的新动向及不确定的状态,类似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失衡、贸易保护壁垒与逆全球化的抬头、被迫流离失所的移民,狭隘民粹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暴力不断浮现,高科技技术的竞争及跨越地理界限的网络渗透和攻击,环境问题,及英国脱欧的困惑等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进程。


微信图片_20191213220334.jpg

 开幕式合影


    对于本次展览,两位策展人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各自观点。策展人黄笃认为:我们知道全球化带来的分裂状态,比如说欧洲与俄罗斯的对抗,中国和美国间的贸易摩擦,伊朗核问题及其危机、欧洲和伊朗或海湾国家和伊朗之间明争暗斗,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长期矛盾,包括最近克什米尔再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殖民时代遗留的问题,现在移民的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给今天的社会带来了很大困境焦虑、不安或挑战,这些挑战如何去通过视觉反映。说实话,艺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大家知道艺术能提出问题,或者说艺术能给人一些思考,能够干预到人的行动,这就是艺术起的作用。比如说通过视觉艺术人们能够在行动上或者心灵上受到影响,这可能就彰显了这个展览的意义。今日文献展不是一个政治性的展览,也不是一个政治家的演说,而是通过视觉给我们一些提示,给我们一些思考。关于‘缝合’,我们试图用这样一个展览的方式来聚焦问题、困境与挑战。同时我们希望不仅用视觉艺术呈现目前的状态,而且还要启示人们如何去思考和超越这样的困境和限度。”


微信图片_20191213220446.jpg

联合策展人乔纳森•哈里斯致辞


    在另一位策展人乔纳森•哈里斯看来,四届的文献展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关于变化中的自然环境和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对此的回应,和全球化给我们自身带来的影响;这几届展览都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艺术家与环境,和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对于本次策展,他表示道:“你知道留给我们去修复生态,弥补环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并且科学家也已经证实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止损,及时‘缝合’,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不受控制,愈演愈烈。我们应当立刻行动,以后再想弥补就迟了。所以这个展览阐释了艺术家们,策展人们想要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来避免灾难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191213222703.jpg

 展墙


    在参展艺术家及作品方面,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从不同角度的回应展览主题,作品展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给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的影响与问题,触及到对灵与肉(body-mind)、国家与地域(nation-region)、身份与本源 (identity-origin)、意义与引证(meaning-reference)、理想与实质 (ideal-materiality)、本土与全球(local-global)相互联系或对立概念和内涵,以及在今天新的变化的社会条件下重新审视和界定它们的相互依存或渗透关系。并通过四个概念视角进一步深入该议题:混杂性(Hybridity);混沌(Chaos);融超经验(Trans-experience);嬗迭(Ascending),从不同侧面揭示或再现了世界文化艺术的网格状图景的深层问题,及引发“地区、地域、地缘”与“他者、身份、主体”的关系。正如今天的现实世界中充满着瞬时性、偶然性和差异性的特征,人类社会仍存在着难以弥合的裂缝以及社会领域中的偶然性特征,才为实践意义上的缝合或链接留下了一定介入或干预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19121320141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3201427.jpg

谭勋 《彩钢板·缝合》 彩钢板、铆钉、数字影像 2019


    著名当代艺术家、雕塑家谭勋为本次展览创作了新作《彩钢板·缝合》,作品高度贴合展览主题,且在空间效果上得到完美呈现。

 

    作品《彩钢板·缝合》中,谭勋在原建筑空间的基础上用彩钢板临时搭建起些许围墙,内外分别放置了由其代表作《彩虹中国计划》所遗留的彩钢板拼制成的造型,以及零散的彩钢板成品材料;此外,另有艺术家乘坐动车列车、航空飞机时沿窗外拍摄的社会场景,其中不时闪现着大片彩钢板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191213201422.jpg

微信图片_20191213201407.jpg

 谭勋 《彩钢板·缝合》(局部) 2019


    整件作品无论高空俯视还是穿梭其中,都如同一件巨大的“现成品”,它还原并呈现出当下随处可见的城市景观。艺术家通过装置语言的运用,完成了一次观念的视觉修辞。“缝合”既是艺术家近年来关于彩钢板创作必须的技术手段,亦是中国社会从“流沙”、“废墟”等支离处境走向更加健康、完整的社会形态的必经之路。作品的技术性缝合由此指示着社会性的缝合,这份反思意识也被谭勋以巧妙的介入式创作,悄悄融汇在与观众的互动之中。

 

    作品《彩钢板·缝合》因而得到两位策展人及到场评论家的好评,也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微信图片_20191213201418.jpg

 谭勋 《彩钢板·缝合》(局部) 2019


    本届文献展主题“缝合”(A Stitch in Time),英文“A Stitch in Time”源于英语谚语“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指在事情还未恶化发展时及时补救,以避免日后产生亡羊补牢的麻烦与困扰。强调的是以当代艺术对以上的发展现状做出反应。“缝合”除了缝纫与外科手术中“缝针”的字面含义,同时它的深层含义与西方的后马克思主义者、阿根廷裔著名理论家厄内斯特•拉克劳(Ernesto Laclau) 于20世纪70、80年代在社会与语义层面上提出的链接理论(theory of articulation)理论相联系。“链接”是把独立不同的事与物连接在一起的动作行为,具体指不相关的不同语言、观念、意识形态、经验、价值、渴望和人民间的关联。展览主题“缝合”以此引申为人主动参与和改变的内涵,具体通过隐喻的或唤起的方式使人投入行动、介入、干预、揭示和改变的对象。


微信图片_20191213201351.jpg

微信图片_20191213201341.jpg

 谭勋 《彩钢板·缝合》(局部) 2019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以“缝合”的理念正视充满变化、动感而不确定的世界,而现存的孤立的、断裂的、碎片化的和矛盾的世界被以链接的方式将其关联性的因素进行重新联结与建构,从而构成了一个总体性的可视的世界。如果说以往的今日文献展主要关注的是当代艺术所创造的全新意义,那么第四届今日文献展则尝试以展览方式提出问题,直接对全球化引出的弥合及混杂问题进行反思。

 

微信图片_20191213222049.jpg

展厅外海报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