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综合材料教学》谭勋 著(引言)


(注:该著作隶属于“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


    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一直在继承中发展,新的课程与理论在不断开拓中完善。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学院教育的重要方向,学院教育在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中并行。

 

    本世纪初,学院教育方针在时代的变革与当代社会的需求中开始转变。“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创造力的培养”等词汇开始大量出现,学院全新的课程体系与各系新的课程相继建立,雕塑系的综合材料教学也相应发展起来。学院教育观念的转换直接改变并强化了教育的培养方向。我也在主动与被动的艺术实践中摸索着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适应当代艺术发展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媒介之一始终是以材料为代表的,人类各个领域对材料的研究由来已久。材料本身不仅具有物质感,更多方面反映了社会属性,进而由物质性与社会性互为转换综合而产生了材料的艺术性表达语言。在艺术中,无论“平面”或“空间”的艺术均无可回避其借以表达的媒介之材料性,材料的存在与使用是艺术形成的初始前提。人类将材料性运用于审美功能方面历史久远,以“空间”为表征的雕塑艺术其材料的重要性更具有代表意义。

 

    雕塑艺术中对材料的使用与探索自远古时期就已开始,而在传统材料之外相对的新材料以及更多元的、学科交叉性材料研究却未在我国美术学院教学中正式展开。而材料的艺术性以及更多材料的艺术性表达上的学习与探索,又是当代艺术家或是艺术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也是体现学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媒介之一。那么我们对材料综合的、系统的研究也是必要且重要的。

 

    本书针对雕塑综合材料的研究与雕塑综合材料的教学理论两个方面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一是以教学为中心希望为今后教学中严谨科学的理论体系打好基础,并从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角度把问题与经验提出来供艺术教育界同仁切磋相助之用。另外即从实际教学的方式与效果上回应学院“教育即创造”的方针。二是从史学的角度对西方现当代雕塑艺术史中的材料发展演变加以分析,以材料发展为主线,把材料的发展脉络从繁杂的艺术理论与艺术流派中抽离出来,以便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更好地、清晰地、翔实地对材料加以分析、归纳、理解、把握。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谈起,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材料艺术,在自我反思状态下提出一些个人认识,即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自身文化精神的建立做一个思考,并为今后的材料教学提出一个主张。


2004年元月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