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雕塑是因为我一直认为雕塑是在中国的西方艺术中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西方价值体系的一个版块,这也因为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在功能上和艺术层面上的渐行渐远和截然不同。
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强的特点就是融合性,两千年来传自于世界各地的各类事物,包括各个民族和他们带来的文化、宗教和技术等等,无一最终不成为中国文化自身的组成部分。最典型的就是佛教,佛教来自于本土以外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几百年来佛教已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按照中国对外来文化融合的特性做一个惯性的思维和判断,那么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断: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自然也会有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对照油画,几乎同时和雕塑进入中国的艺术领域,在“康氏”提倡西化和写实的时代,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本土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体系。但是也可以发现油画在不久以后就开始了与中国绘画的融合,更早时期的郎士宁将中国绘画的表现和技法用进了油画中的事实已经显示了端倪。油画并没有像在西方那样直接进入大众的视觉领域,一个油画家从被培养开始就注定了将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套用在民主政治体系之前的阶层,就是在本土延续了千年的“士族”阶层。而雕塑的最大发挥却基本没超出公共建筑和环境的领域,近30年来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雕塑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增加,但却始终没有确立雕塑作为纯粹艺术视觉艺术语言的一面。雕塑家以城市雕塑工程作为生存基础的状态到今天普遍都存在,没有大量的雕塑家在纯粹的作品中去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也是造成我前面所提出的雕塑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着西方审美价值体系的重要原因。
当一些雕塑家愿意开始进行这样工作的时候,恰恰中国开始具有了强烈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倾向,但这个时代或许没有给雕塑家留下像油画家那样的一个渐变的空间。
大量企图使用不同类型的技术语言和材料的变化来吸引眼球而试图被证明为创新的作品,不断被戳穿被证实为谎言。而在油画家中曾经成功地通过创造一个符号来进入“当代”领域的方式又没有给雕塑家留下时间和空间,雕塑家的路该怎么走?
谭勋的“李明庄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探索。
谭勋诞生在一个中国画家的家庭,自幼也学习中国画,这使得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和对山水的兴趣。谭勋作为雕塑家而言,其雕塑中的山水已经不是中国艺术中那个“山水”的含义,也不是他刻意寻找的这样一个题材或形式,而是他一直在材料表达的各种实验中渐渐回归到自我内心表达的结果。正如中国文化出自内心寓意于“物”而最终由“物”又回归于内心,从而达到内心自省的文化特性。
因此,“李明庄计划”中对于山水主题的选择决非一个简单符号的意义,是出自艺术家内心强烈的文化自觉和个性表达,而山水本身恰恰是中国艺术中恒久的主题。山水是中国艺术的符号,不属于任何个人,这种现象我认为源自于中国文化的组成特点和文化态度: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士族”社会,上层建筑的构成以“士族”为主流,不论皇帝出身如何,无不必须在士族阶层中寻找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支持。那么“士族”除了在社会现实中的强大政治力量以外,在文化上“士族”正是保留和发展本土文化的最重要原因。在“士族”为主流的上层建筑的意识中,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拥有最广大土地和人口的国家,那么“士族”恰恰认为这“国土”和“人口”不是来源于武力的征服而是文化认同的力量,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态度必须是居高临下的,是俯视一切的,我们从中国绘画立轴的形式和中国人抛弃透视而创造的绘画形式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文化姿态,这也是前面讲到的中国文化融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能提供居高临下文化态度的艺术符号,恐怕也是非“山水”莫属了,不仅仅是“山水”的物质属性提供了视觉表现形式上的方便,“山水”本身引申的国土到国家的意义使山水必然成为中国“士族”在艺术语言上的不二选择。因此,中国历代的艺术家无不选择山水作为艺术创作的唯一主题,“山水”这个符号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知识分子胸怀国家的象征和对于国家使命感的自省工具。
近代以来,西方的大量意识形态深刻地影响着艺术的每一个角落,这使艺术家远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文化态度意识和文化的使命意识。艺术成为了谋生的工具,艺术上混乱的现实状态是亟需重新唤起艺术家确立文化立场意识的时候了。
“李明庄计划”实现了艺术家的内心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并且使我们看到艺术家对文化立场选择的确定,“李明庄计划”中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恰当地嵌入了雕塑的艺术形式当中;我认为,这正是中国文化融合特性的“进行时”式的实例,艺术家开始自觉地具有知识分子意识,也许这将是雕塑成为中国艺术形式的一个标志与开端。
材料的使用曾经在谭勋的作品中很丰富,从玻璃、石材、陶瓷、木材、材料综合,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日常旧物、现成品的再创造:“李明庄计划”中,我们可以发现谭勋对“物”与“精神”表达了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在他作品中,物的性质和材料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对物质和材料本身的驾御使他的作品更多地具有精神表达的深度。内心表达的强烈欲望得以使观者超越对物质本身的新奇和兴趣,视觉传达开始成为精神传达的载体,寓意性在减弱,远远脱离了趣味,自我文化立场和语言个性化的清晰,从而也使“李明庄计划”开始具有了当代性。
最后我想说:目睹了谭勋近3年来对山水主题的思考和实践,我为谭勋的探索和成果感到高兴。对一个艺术家而言,能寻找并且表达内心的真,我也绝对是一件最最快乐的事了。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策划了“‘李明庄计划’谭勋作品个展”;对批评家和策展人而言,能遇到敢于确认内心文化立场的艺术家和富于探索精神的作品也绝对是一件最最快乐的事!
2008.11.16
上海益昌艺术机构 “李明庄计划”谭勋作品展现场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