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之夏太原2013全国美术学院现代金属雕塑创作营”研讨会发言


    创作营从开始到结束共计40天,而同学们作品实际制作也就30天时间,每个人都完成了两件及以上大尺度的作品,作品大大超越了其学院范围内教学、创作的尺度与规模。最初我和孙璐教授有很大压力,因为42名同学们均来自不同学院,我们对其教学结构、创作经验、表达方式等都不是完全了解,且时间紧、 沟通又需要一个过程,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当看到同学们的作品一天一天长高,一件一件立起来的时候我们一直悬着的心也就踏实了。这里应该感谢我们所有同学的努力与配合。

 

    关于金属雕塑创作营,这次不是第一次,但却是目前全国十大美院乃至全国雕塑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创作营开营时吕品昌老师明确提出“要做课题研究,要创新”的希望。我们在指导过程中也在努力思考、探讨金属雕塑语言如何创新与发展,,我们要寻找什么,方向是什么,它未来的空间有多大,如何跨越西方现代主义时期的辉煌,它的教学出口与转换的意义是什么。

 

    本着这些思考,我们在同学们的创作辅导过程中,在雕塑与金属雕塑本体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鼓励他们关于材料的综合运用;关于声音和动力的实验;关于物理的运用;关于现成品的改造与阐释;关于当代观念的思考以及更多个性化的实验等等……最终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实验在创作中不同程度的付诸了实践,也未尽全面与成熟。但这些努力或许会给我们未来提出更进一步的可能,这也需要我们更多雕塑教学的同仁共同努力来推进。

 

   这次雕塑创作营活动成果丰硕,同学们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彰显了才华的同时也为太原市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我想这次活动成果更积极的是将直接作用于我们十大美院金属雕塑教学,并且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以及更多可能性。

 

最后我要感谢中央美院雕塑系为我们十大美院搭建的这个可贵的教学实践平台,感谢吕品昌老师为大家所做的努力与贡献,感谢孙璐老师的全面协调、指导与合作,感谢始终工作在制作现场的黄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