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麦积山论坛
受访者:谭勋
时 间:2018年7月
麦积山论坛:老师您好,我是这次麦积山论坛的工作人员,想采访您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老师您觉得这种中国传统雕塑对于学院派的雕塑教学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它会给学院派的雕塑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谭勋: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就是说学院雕塑的源头是什么,我们的学院体系是在苏派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然后慢慢造就了我们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模式,这是我们历史背景,这个历史背景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时间段产生的。现在这个教学方法在我们所处的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方法论,有新的模式和新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中国传统雕塑自身来讲,在当时那个历史时代背景下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关于传统雕塑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这个时代,我们重新回过头看到了我们中国传统雕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我们需要重新挖掘出来,需要将其纳入到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学院教学体系来,它与既有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分裂和隔阂的关系,相反,我认为应该是相融合的关系,我们需要在这个时代形成我们中国学院雕塑的语言和特征。
麦积山论坛:好的,那您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有益部分该怎么融合到雕塑的教学,包括对学生的一些影响中去呢?
谭勋:我认为这也是两个角度,一个角度就是可以进入传统文化资源里面去,传统文化资源有佛造像,我们的陵墓造像,我们的庙宇装饰,这些东西我认为都是可以吸取的养分,我指的是精神层面,或者是形而上层面。那么形而下层面,就是我们造像的衣纹、袈裟,我们造像的面部,还有形体和空间的处理,还有线和面的处理,还有表面肌理的处理,再到材料的使用,我认为都是可以有很多空间和挖掘的余地。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对什么是东方性,什么是中国,中国风格是什么等相关问题的思考,我认为这都是可以纳入到我们教学里面来的资源。
麦积山论坛:在您的创作中,什么影响会更多一些,您在创作中最看重的是什么?
谭勋:可能在每一个年龄段和每一个创作阶段都不太一样,到了我这个阶段,我更看重传统文化的资源,也就是形而上的东西。对于形而下的东西,就是通常说的我们的形、点、线、面,还有空间,还有其它一些表象的东西,这些都是具体到某些环境的问题,不是宏观问题,我更关注的是一些宏观的问题,包括如何把我们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到我们的当代创作语境里来,怎么样形成我们新的方法论,怎么样形成我们新的当代的文化资源等等,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麦积山论坛:最后一个问题,针对这次的麦积山论坛,您觉得以后应该怎么发展,有自己建议吗?
谭勋:对于麦积山论坛我在来之前有点误会,我认为麦积山论坛可能是讨论传统宗教,或者是传统宗教雕塑,或者是佛教造像的论坛,后来我一看不是,我们是以麦积山为原点去讨论雕塑问题,讨论更宽广的问题,这个举措和行动我认为会对中国当代雕塑发展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也会为我们当代雕塑建立一套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传统造像、佛教雕塑、当代雕塑转化、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或是当代雕塑等各层面的理论梳理。也会为我们未来的雕塑发展起到很好的学术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