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陈明强、程鹏
受访人:谭勋
时 间:2010.12.17
地 点: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陈明强:今年中央美术学院要主办一个“全国实验艺术教育研讨大会”,这个会议由实验艺术系承办,我们之前对天津美术学院做了一些网络和文献考察,但是天美雕塑系教学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向您了解一下。
谭勋:针对实验艺术而言,天美雕塑系教学目前是以传统与实验两个并行的教学模式结合展开的。雕塑系的传统教学最初是以泥塑为主体的具像和现实主义教学为基础的,材料上一直以泥、石、木、陶为主体,延续着传统的雕塑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基本没什么改变。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间,也就是89年以后,系里教学开始出现了材料、造型语言与观念上的变化。教学转变从最初的金属焊接雕塑教学与抽象雕塑教学开始,雕塑本体语言和形态开始发生转变。随着中国代当代艺术的发展,从材料的使用,观念的延伸,到以观念为主的当代艺术思考方式与艺术的多元化,这些新出现的艺术特点直接作用于教学本身,出现了类似于装置与材料综合的雕塑作品。学院教学也开始面对传统雕塑与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而确立了新教学体系,并相应加强了以观念为主的雕塑创作理念和开设了雕塑综合材料教学课程。
陈明强:综合材料教学?
谭勋:雕塑综合材料教学是雕塑系目前具有很强实验意义的教学课程。与传统泥塑具象写实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其出发点、侧重点均有不同。教学原则是在保持雕塑系传统教学的同时,强调当代雕塑教学的实验与创新意义。之前雕塑传统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很少谈观念的,过多强调的是如何学造型基础、怎么样表达情感或怎么样表现一个唯美主义形式。主要区别在于观念与审美标准的不同,存在着基础、观察方法、出发点、思考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
雕塑综合材料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是综合与多元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是宽泛的,包括现成品和材料与材料综合的使用。雕塑综合材料的教学强调的是观念、是思想、是创新与实验精神。创作思想、创作形式、创作材料在综合材料教学中是开放的,这也是当代意义上的教学理念。
陈明强:那对于这个综合材料的课程主要谁负责,哪一年开始的?
谭勋:雕塑综合材料课程一直由我来主持。九十年代金属材料教学是一个过渡期,综合材料课的开始应该是2000年。我自身创作有一个阶段致力于综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介入的过程。到了2001年,就开始正式把综合材料课纳入教学中来,叫做综合材料雕塑课,到了2004年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综合材料雕塑》教材也相应完成。在雕塑系的教学中,综合材料教学课程的时间、课程比例也进一步调整扩大,教学理念与方法也逐渐系统完善起来。
陈明强:就是从大二到大四?
谭勋:是大三到大五。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到五年级的毕业创作之前的工作室创作课中实施。
课程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最终给学生的一个概念就是:要从创作中体现自身的综合知识、综合技术、综合水平和对事物的综合观察与艺术转换能力。创作可以是以材料为主,可以是通过写实技术来表达观念的,可以是多媒介的、可以影像的、也可以是行为的,作品最终是能体现出作者观念性的。
陈明强:那像这种观念性的教学,其实您刚才也说,是以观念为出发点,观念性教学这一块,具体的操作方法怎么进行?
谭勋:从创作开始,无论是材料为主的创作或者是具像创作,都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思想观念先行的创作模式,确立一个能有效切入的思考方式,告诉他们创作并不只是需要体现一个材料怎么样或某种技术本身怎么样,而是需要怎样反映当代,怎样反映现实社会中人们的问题、思想和状态,以此建立有独立思考精神的艺术创作状态。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创作上用一个开放的精神去做一个很当代的事,秉持的是创新与实验精神。
不论观念为先也好,还是观念为后也好,我们所表达的是一种现在时的东西,这种现在时是要在传统和当代、西方与东方之间寻找一系列对接点,怎么对接,怎样清晰把它表现出来,就很重要了。具体要通过基础的材料引导、观念沟通、更多的动手实验与进一步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认知与表达,学会深层次思考,与此同时眼界的开阔与知识面的拓宽也是重要的基础。
我们是这种既保持传统的延续又开拓新的观念表达的方式中教学,不保守也不激进,希望是从教学整体角度出发,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当代的语境下学到更多知识,认识更多问题。
陈明强: 按我原来的理解,其实不管是泥塑,金属,泥巴都是材料。听您说完,好像泥塑这一块它可能做出来比较具像的这一块,而材料做出来都是比较偏抽象这一块,是这么理解吗?
谭勋:相对于传统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泥塑”在国外是什么呢?泥就是材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跟具像没有必然联系,由思想决定的。但是我们有几十年的传统,这几十年的学院传统就是用泥做人体,做头像,这个传统你很难丢掉的,包括传统教学模式你也不能简单否定的,起码这几代老师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从当代意义上的理解也就没有这么明确的区分了。
陈明强:综合材料这个课程,在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需要讨论他们的想法,是这么回事吗?
谭勋:讨论是这样的,是以理论引导为基础的。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现当代艺术史、现当代雕塑史理论与材料、创作理论的学习,之后需要每一个同学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发现,或是寻找针对性的材料,重新利用传统的材料,或者是前人未使用的材料等等都是有效的,同时要求每一个同学去分析讨论他们对材料的感觉、材料之间的对比,材料自身的内涵,材料背后所能体现出来的某种创作思想。由此可以确立不同的问题,确立一个自我的材料意识和手段。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新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学生在动手做材料实验创作过程中,还要讨论自身创作中材料和材料之间发生的关系,材料和技术的关系更多是观念的表诉。整个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不断理清思路就是我们要做的。要找一个理由、一个可能,找一个切入点来表现创作中最应该表现的东西。
陈明强:寻找材料的可能性。
谭勋:对,是材料的可能性也是人的可能性。关键告诉同学创作要表达什么、要干什么,而不是说我拿一个材料,去做一个材料的东西,或者只是一个材料的概念,要告诉同学要通材料去创新、去改变某些习以为常的看法与行为、挖掘自己认识事物的新视角,这是有针对性的。要改变惯性思维,发掘出你另外一部分潜能并通过作品来告诉大家。
陈明强:这课程每一件作品你是不是给它来一个评判标准?
谭勋:是点评。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有好有坏。要告诉学生作品的材料使用是否恰当、技术手段是否充分、思想观念是否到位、展出的效果是否完整、理念支撑是否完全等等。这些都是一件作品完整程度的综合体现与好坏的评判标准。
陈明强:对于想法差不多的学生,对于作品做出来差不多,撞车这样的情况怎么看?
谭勋:这也是当下较为普遍的,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认真做作品的人,想的问题应该是不一样的,做出来的作品从关注点与观念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任何时候创作是有空间的,也算上一种挑战吧。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在学习期间只是一次实验锻炼而已,在不断积累锻炼中自然会明白,人家做得为什么比我好,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期间教师如何把关疏导是关键。往往好的作品能体现出创作者背后的思想资源有多少,也就是说做作品必须要有宽广的眼界,否则就容易碰到一起,无形中想到一起了。所以你必须有开阔的眼界,需要多看、多积累、多观察。
陈明强:那像咱们毕业创作这一块,因为我看有的毕业创作用了影像什么的,在形式、语言上是不限制的。
谭勋:有限制。我们要求学生五年来学到的雕塑造型能力必须要体现出来,这体现出学院教学的严格要求。学生有这个概念,他会玩命去把雕塑做好,做好之后,他也会玩命实现他在其他方面的理想。
关键你是一个很好的艺术苗子同时又很努力的去做这件事,这点很重要。当然基础条件不具备你怎么要求也没有用,他也不会去费劲的弄一个电视机过来,还弄一个录影过来。好的学生,他干什么都好干什么都没问题,甭管是写实的、抽象的,材料的、观念的,他们做什么都能做好。
陈明强:有时候我们就是觉得毕业创作这一块,经常看一些毕业创作作品,很多人都会觉得当技术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关键就是拼点、拼想法的?
谭勋:并不完全想法之外应该还有很多因素,拼思想的同时很多方面都要达标,缺哪一点都不行。一个是作品的尺度,一个作品的经费投入等等都是问题,所有这些东西是综合的,最后的艺术天赋与智商是肯定的。
陈明强:毕业创作这么重要的事情,学生是否跟你讨论呢?
谭勋:必须要讨论的,是严肃的。毕业创作中我要带十几个学生,那么这十个学生从第一次的选题汇报,到最后的实施完成,中间半年多的时间,十几次见面讨论是必须的。
陈明强:那像学生的作品的选择上面是否会受老师个人创作与评判标准的影响?
谭勋:会受到老师的思想影响,因为学生创作他想到的问题相对不成熟,老师的责任是把成熟的经验与成熟的解决办法告诉他,看他能接受到多少。基本上每一个学生的创作,都与老师的创作态度是相关联的。老师需要把学生的想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到一个独立的层面,老师的经验会告诉它这个问题会怎么样,你应该站在一个什么角度上去思考这个问题。老师的角色是这样的。
陈明强: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咱们这个综合材料课是在原来传统的雕塑课基础上新开的一个课。
谭勋:是的,就所谓实验的概念在这个课程中体现出来的。
陈明强:那你一开始这个课程的时候有阻力吗?就是学院里面有什么阻力吗?
谭勋:不存在什么阻力,因为每个课程的开设都是整体教学上需要的,都是经过研究论证的。有这方面的人才,有这方面的人力,教学需要就可以去实现。老先生也不排斥,毕竟艺术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明白。西方现当代艺术都已经有100多年的进程了,我们怎么还能排斥这个东西呢?实际的难度就是自己的难度,就是你对这个课程有多深的理解,你有多强的支撑能力与学术后劲。学术是真实的。
程鹏:咱们综合材料这个概念其实不是定义材料这个范围内的?
谭勋:是以材料为出发点以观念为最终目的的。
程鹏:以材料为出发点,进行一个艺术表达?
谭勋: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出发点也是艺术表达的出发点之一。
陈明强:谢谢谭老师!